每月通訊
二零二五年十一月
憂傷中的安慰
J. R. Miller
世界普遍存在一種印象,認為苦難總是對人有益。這並非事實。無疑,憂傷本意總是要帶來益處,但其效果完全取決於人們接受它的方式。它如同一位天上的使者,手中帶著祝福——若它被視為來自神而受到歡迎,祝福便會留下。
倘若憂傷受到抗拒,並以不敬與不信的態度對待,它便會帶走原本要留下的祝福。那麼,就像所有被拒絕的天上使者一樣——拒絕會對生命造成傷害與損害。
因此,我們應當知道如何在憂傷中妥善自處。我們需要記住,對基督徒而言,拒絕接受安慰是一種罪。
在一座大墓園裡,有一座紀念碑訴說著一個悲傷的故事。那是一尊大理石刻成的狗,臥於一座墳墓上。主人去世後,忠犬跟隨遺體來到墓前。當墳墓填平後,狗便臥於其上,拒絕離去。牠在無望的悲傷中日益憔悴,不久便死去。人們於是將牠的形象刻成大理石像,安放在主人的墓上。這雕像訴說著一種絕望、未得安慰的悲傷。我們或許會讚賞這隻狗——牠別無他法來表達忠誠。但這樣的悲傷若出現在基督徒身上,並不美好;那是罪惡的。我們應當在憂傷中得安慰;而神的安慰並不少。
或許能對讀到這些話的人有所幫助,在此指出基督為愛神之人所帶來的幾項偉大安慰。
其中最偉大的安慰之一,是確信祂永不改變的愛。無論看似何種試煉,祂的愛流向祂任何兒女的時刻都未曾停止。祂的任何作為,對祂所救贖的子民而言,絕不會真正存有絲毫惡意。我們並非總能看見其中的慈愛。
「這一切都是針對我!」一位老人曾說,而表象確實印證了他的結論。然而,在後來更充分的光照下,他當時認為針對他的那些事,實則成了祝福的要素。
無疑地,每一位身處試煉與憂傷中的基督徒,情況皆是如此。若神是我們的父,若這是我們天父的世界——那麼我們理當知道,祂絕不會容許任何苦難的經歷對我們造成傷害——除非,因我們自己的不信與不順服,我們在憂傷中破壞了神為我們所定的計畫,將祂的美善轉為邪惡。
對此真理堅信不疑的結果,應是一種不發問的信心,一種不尋求困惑之解答、不探求理由的信心——而是單純相信他的天父必會從艱難的試煉中帶出美善。
耶穌在世上最後一夜,曾要求門徒在他們黑暗的憂傷中擁有這樣的信心:「你們信神,也當信我。」他們當時什麼也無法明白,一切無比黑暗與可怕;然而他們仍要在黑暗中信靠神,並緊緊依附祂;他們的信心一刻也不可動搖。
當睚魯聽到孩子死去的噩耗時,我們的主對他所說的話,也教導了同樣的功課。這位夫子前往這位管會堂者家中的路上耽擱了,正當祂耽延時,使者來報孩子已死,醫治者不必前往。對這位心碎的父親,耶穌說:「不要怕,只要信。」這正是同一張嘴,在祂子民憂傷時常對他們所說的教訓。當我們能以這種無疑問的信心,安穩立足於如此堅固的信任磐石上,並得享安寧平靜時,巨大的安慰便隨之而來。
當一位基督徒朋友離世時,另一個安慰的來源是:他的離世,實則是實現了我們對他所有最殷切的盼望。我們祈求神將天上最豐盛、最美好的祝福賜予我們的朋友——使他的心充滿一切的溫柔、純潔與恩典;使他的生命充滿一切可愛、聖潔與尊榮;為他成就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事。
當然,我們所想的是今生在世的生命。但神垂聽我們的懇求,並且知道最好的事物無法在此塵世賜下——於是祂將我們的朋友接去,進入天上純全的福樂中,在那裡,我們摯愛心腸為他所求的一切,都已賜給了他。
當我們望著棺木中親愛的面容,思想我們對他的渴慕與盼望如今已得實現——無疑地,我們應從這思想中得著安慰,即便實現的方式如此奇特,並讓我們付上如此痛苦的代價與心碎。
天堂遠勝於地上最好的一切,除非我們自私,否則我們必當為朋友得著尊貴與榮耀而歡喜——即使我們被留下,承受打擊與孤單。
在所有真正尋求安慰的過程中,還有一些關乎我們自身的事情。我們可以信靠神的愛。我們知道在基督裡睡了的友人安好。但身處危險、需要恩典在悲傷時刻引導的,是我們自己。我們的憂傷要為我們成就什麼?它會對我們的生命產生何種影響?它會使我們更溫柔、對神更虔敬、對同胞更體貼關懷、品格更美好嗎?抑或它會使我們對天父惱怒、心存懷疑、滿腹疑問、變得冷漠及自私?
神的安慰不僅僅是使我們有力量度過困境;它不僅是擦乾我們的眼淚,並藉著它所賦予的內在力量,使我們能平靜順服。即使是憤世嫉俗者,在心碎之後也能保持平靜,並繼續工作。他能隱藏悲傷,在人前擺出冷漠不在乎的姿態。
神的安慰會引領祂的兒女穿越憂傷,使他們因這經歷蒙福受益。我們的主所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正是這樣的安慰。我們應從憂傷中走出,心靈被煉淨,煥發嶄新的屬靈之美。
有人給了我們這個小寓言:「看看這支長笛。它原本只是一塊木頭——是什麼使它成為一支長笛?是它上面的裂縫與孔洞。有哪種生命,苦難沒有在其中製造一些裂縫呢?在此之前一切順利;但透過生命中的那道裂縫,思想與情感得以進入。於是我聽見一支長笛抱怨,說自己被鑽了許多孔而毀了。『曾經,』它說,『我是一塊木頭,外觀非常美麗——如今我被這些裂縫和孔洞給毀了!』它哀傷而富有音樂性地訴說著這一切。
『唉,你這愚蠢的長笛,』我說,『沒有這些裂縫和孔洞,你不過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一塊堅硬烏黑的烏木,很快就要被丟棄。這些裂縫和孔洞造就了你;它們使你成為一支長笛;它們是你的生命、你的品格、你的音樂與旋律,你如今不會被輕蔑地拋棄——反而會被後世的手指所觸摸。』」
無疑地,憂傷對每個神兒女可能成就的工效是非常豐富的。它痛苦且代價高昂,但若我們以愛與信心的態度順服它,視之為神親手在我們身上的工作——那麼它將留給我們新的力量。那原本完整未破、冰冷堅硬、發不出音樂的生命——在被憂傷刺透之後,竟成了能發出甜美樂音的樂器!
因此,在患難之時,對我們至關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的苦難正為我們成就什麼? 倘若我們從中只得到痛苦與悲傷,我們便錯失了一個蒙受大福的機會,並且會使自己受到傷害。如果我們以虔誠的信心與愛來接受憂傷,那麼我們必發現在黑暗幽容中的那位奇特使者,不是別的,正是主自己,特要前來賜予我們恩典與喜樂!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