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文主義與中國家庭教會
本人得知國內近年越來越多教會和信徒認識及接納改革宗(或稱歸正)神學,心裡對此事既是感恩,又是憂慮。首先表明,本人也是相信加爾文主義的。我讀過許多改革宗及清教徒神學的著作,並且從這些作品得著極大的裨益。司布真、鍾馬田、史普羅、約翰麥克阿瑟是我的屬靈英雄。他們也是相信預定論的。但令人遺憾的是,我聽到好些教會因為有人在教會過分高舉改革宗神學及教會制度,而產生了不少爭論及磨擦。教會與教會之間(歸正與非歸正)也彼此不和,甚至互相攻擊。其實這類的事在教會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在差不多每次的復興中,教會雖得以在短期大為增長,但撒但同時也播下許多稗子,目的就是要混亂神的工作及見證。在18世紀教會大醒覺運動時期,因為有信徒表現過於極端及混亂,教外教內人士就質疑整個復興運動是否出於神,愛德華滋遂寫了《宗教情操真偽辨》一書,目的是用聖經分析哪些表現是出於神,哪些表現是出於撒但的假冒。我認為加爾文主義在近年傳入國內時正遇到這樣的情況。整個運動有出於神及神賜福的部分,但同時也有仇敵藉著人的軟弱帶進來的混亂及破壞。
現在讓我先指出改革宗神學的優點。
一,高舉神的主權
眾所周知,改革宗神學高舉神的主權,特別在救恩的事上。他們強調是神揀選人,不是人揀選神。雖然聖經有記載人尋求神及神吩咐人尋求祂的事例,但明顯地人起意尋求神也是神先在人心裡作工,因為聖經明明說:「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11-12)。神的話是不會自相矛盾的。「沒有尋求神」的意思就是人與生俱來是沒有尋找真神的心志。人之所以尋求祂,是因為神先在他心裡作工,吸引他們去尋求:「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約6:44)。同樣地,雖然聖經吩咐人去相信祂,也記載不少有信心的人,但人本是死在罪惡過犯中,如何能有信心去信神?聖經清楚指出人之所以能信,是神把信心賜給他們:「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弗2:8-9)。這就是神揀選人的意思。在人得救的事上,完全是神的功勞,所以一切榮耀都歸於神。這就是在改教時期其中一個口號—「唯獨榮耀神」的真正意思。現今世代人慾橫流,人人都高舉自己的權利,凡事要自己作主及按自己喜好去行,不肯順服神的權柄。這風氣甚至也影響了基督徒。加爾文主義高舉神的主權,這正正是解決人高抬自己及不肯順服的良方。
二,著重理性知識
真正的信仰必然包括主觀及客觀兩方面。不是單有知識而沒有情感,也不是單有感覺而沒有真理。但很可惜,人往往在這兩方面失去了平衡。特別是異端及靈恩派,他們高舉主觀感受到一個地步,連聖經客觀的真理也貶下來。當然他們也說他們尊重聖經,但細心分析下,不難發現他們許多時候都是把他們主觀的意思強加在經文裡,作為支持他們追求奇異經歷的根據。換句話說,他們不是以經文來審視他們的經歷是否正確,而是以他們信以為真的經歷去解釋經文。其實這個問題也不單限於異端及靈恩派,許多福音派信徒也是注重感覺過於理性。他們以為他們被神所愛,又盡力去愛神,這就是信仰的全部了。當然,信仰的總綱就是愛神及愛人(提前1:5),但愛也必須要在真理裡面:「愛你們是為真理的緣故,這真理存在我們裡面,也必永遠與我們同在。」(約二1:2)。缺乏真理的愛並不是神的愛,乃是人想出來的愛。這種愛對神來說是沒有永遠價值的。所以,我們必須從聖經中認識真理,有了真理我們才能正確地認識神和愛神。加爾文主義強調聖經客觀的真理知識。他們盡量按字面解經,並把聖經的教導有糸統地分類及歸納,成了一套著重理性及邏輯的神學教義。這些教義對喜歡理性分析的人(特別是年青人)很有吸引力且有用處的。加爾文神學與現代神學有很大分別。現代神學也著重理性,但他們的理性是在聖經之外,甚至用人的理性去批判聖經。但加爾文神學主要是根據聖經的。他們堅持聖經是信仰唯一的權威(唯獨聖經),也相信聖經絕對無誤。所以讀加爾文神學的人很少轉信異端、靈恩派及新神學派的。
三,護教及衛道有力
如以上所說,改革宗神學著重理性分析,這對護教及衛道是很有用處的。許多異端及錯誤的教導都是著重感覺過於理性。他們也會說他們的信仰感受很真實,他們也會說愛神,他們也會讀經,甚至他們外表的行為很正當,你怎樣說服他們是偏差的呢?不太容易,但改革宗神學能比較有系統地分析他們的錯處。異端通常都有自己的一套神學論理,並教導其信徒一律持守。可是,這些教導都是從曲解聖經而來的。相反,改革宗的神學是忠於聖經正意及持守正統的解經原則。嚴謹及詳細的基督論、聖靈論,三位一體論,因信稱義論等都能對異端的錯謬作出有力的反駁。歷世歷代以來,不少持守立場的傳道人及護教家都是加爾文派或傾向加爾文派(司布真、薛華、鍾馬田、范泰爾、史普羅、約翰麥克阿瑟等)。當然不是所有加爾文主義者的信仰都沒有問題。現在有些所謂「年輕加爾文主義者」對靈恩及世俗存較開放的態度。但總體來說,他們的信仰立場比一般福音派信徒保守。
雖然改革宗神學有不少優點,但它也有好些令人憂慮的地方。以下我要指出四點。
一,自高自大的傾向
驕傲幾乎是所有人(包括信徒)常犯的罪,為甚麼我要特別在這裡提說?第一,改革宗強調理性知識(這本是好的),而知識是特別容易叫人驕傲。保羅對哥林多信徒說:「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林前8:1)。為甚麼保羅不說「信心叫人自高自大」,或「愛心叫人自高自大」,或「殷勤叫人自高自大」,偏偏是「知識叫人自高自大」呢?可見人有了知識,特別容易驕傲。我在這裡澄清,我不是說所有有知識的人都是驕傲的。我也不是說信徒不應追求知識(基督徒不是反智的)。我只想指出單單以頭腦知識為滿足的人很容易墮入驕傲的試探。知識必須要化為生命,否則知識很容易使人覺得自己了不起而看輕別人。我觀察到不少轉信改革宗的信徒,他們有意無意地輕看原屬的教會及非改革宗的信徒。當然,我們不是不可以表達或討論自己的領受及看法,畢竟我們只能按著我們的良心行事。但過分高舉自己所知的而輕視甚至批評其他還未有同樣看見的肢體,這不但不能造就人,且是神所不喜悅的。「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
第二,加爾文主義第一要點指出人是完全敗壞的,人得救完全出於神的主權及恩典,這教義本是叫人極為自卑。遺憾地,有人雖然在頭腦上認識神的主權,知道自己蒙恩完全是神的憐憫,但卻對非預定論者十分輕視,甚至說出好些違反愛心的話。我聽過有改革宗信徒說時代論是異端,聚會所是異端,三元論是諾斯底主義,亞米念派的人奔向地獄等說話。這都是非常狂妄及唯我獨尊的表現,與叫人謙卑的加爾文主義背道而馳。約翰衛斯理是著名的亞米念主義者,但也曾被主大大使用,他傳福音的熱心令許多加爾文主義者汗顏。懷特腓爾特(George
Whitefield)是他的早期同工,他大大反對約翰衛斯理的亞米念主義,但他從來沒有說約翰衛斯理不得救。兩人始終是好朋友。有人在懷特腓爾特晚年時問他將來在天堂內會否看到約翰衛斯理,他說不會,因為他認為約翰衛斯理在天堂的位置將會遠遠在自己之上。這是真正的謙卑!
預定論的確是極榮耀神的真理,因為它能最透徹地說明人完全敗壞無助及不配的光景,以及神有絕對至高無上的主權。不過,預定論最終的目的是使人對神產生真誠的順服及敬拜。奇妙的是,神按著祂的智慧及能力,也能使那些不能完全領悟預定論的人對祂有真正順服及敬拜之心。屬靈偉人的傳記清楚告訴我們這個事實。不少不接受預定論的人,他們生活的聖潔、對神的信心、事奉的火熱、捨己為人的愛心(這些是都是神最看重的),比我們還優勝。我們可以繼續溫柔地耐性地與不信預定論的人討論,我們甚至可以用愛心指出他們忽略的地方,但我們更需要虛心地學習彼此的優點。
二,盲目反對時代論
加爾文主義強調神的主權,特別在人論和救恩論方面,這是不錯的。但他們在末世論方面,個人認為有好些地方不符合聖經。改革宗信徒大部分是持無千禧年或後千禧的觀點。千禧年國的問題,本人已經在「千禧年前派的聖經基礎」及「我必快來」文章中討論過,不在此贅述。我只想在此提出一點。主隨時再來是初期教會信徒的盼望。不只是必來,更是「快來」!「快來」的意思就是神隨時可以來。雖然主提及過不少關於祂再來的預兆,但這些末世預兆不是祂來的條件。按主再來的時間表,祂可以先來把信徒提走,之後那些末世預兆才逐一應驗,待大災難完結後,主就正式與眾聖徒一同從天降臨。反對時代論的人取笑教會被提的道理,以為大群信徒突然消失是太神秘及怪異的事。然而,他們把主再來放在千禧年國之後,將啟示錄大部分內容說是過去及現在的事,啟20章已經發生,撒但已被捆綁,神的國已經臨到,千禧年就是現在,這樣解釋豈不是更加迷離古怪嗎?他們認為撒但已被捆綁,現在已是千禧福國,我們正在與主在屬靈上一同掌權。然而,我們看到的事實卻是許許多多的罪惡、試探、苦難、悲哀、疾病及死亡。無千及後千禧年派的教導無疑是違反正常的解經原則,也罔顧明顯的事實。
國內家庭教會大部分都相信信徒被提及主隨時再來。這正正就是他們在大試煉中仍能夠忍受的其中一個主因。倪柝聲先生在政權轉移之時身在國外,他本可以避過這場試煉,但他的心記掛著國內的肢體,就決心要回去。回去前他說:「我的結局,不是被提,就是殉道」。可見被提的確是經受試煉的信徒的盼望。雖然主按著祂的旨意,至今仍沒有回來,但那些受苦的聖徒,就像初期教會的信徒一樣,從主再來的盼望得著了安慰及力量。
可惜的是,當改革宗或歸正派神學在近年傳入國內時,他們不單教導人關於神主權的道理,還企圖把無千禧年/後千禧年的末世論一併引進來。他們也大力反對時代論及教會被提的道理,把它說成異端,其實他們是把幾十年來國內基要派對於主再來的盼望抹煞了。他們或會振振有詞地說他們也渴望主再來,但因為他們把主再來放在千禧國之後,而聖經形容神國公義及有福的景象確實未出現,所以他們總會有個心思,神國或需多點時間在地上充分發展,然後主才來作王。只有千禧年前派的信徒相信主會隨時再來,教會隨時會被提,然後末世預兆才得以完全應驗,最後主親自在地上作王及建立祂的國。時代論教導信徒要儆醒及懇切等候主再來的心態是較準確的。我重申,改革宗神學教導人認識神的主權是好的,但若教導信徒反對時代論,減弱信徒對主隨時再來的儆醒及渴慕,這就是大錯特錯。
三,硬推文化使命
不少改革宗及歸正派教會都提倡教會有「文化使命」。這也與他們的末世論有關。他們不是認為信徒要為主促進神的國,便是說現在已是神的國(千禧年就是教會時代)。他們認為教會已取替以色列去承受神的國及神的產業(這叫作取替神學,詳細討論請看「以色列復國是否應驗聖經預言?」及「以色列復國是否應驗聖經預言?(二)」)。他們認為教會已經與主在屬靈上作王,基督徒的責任就是使世上每一個領域都歸服神的主權及旨意下。他們主張積極的參與公益、教育、法律、政治等事務,企圖集合教會的力量去改變社會、改變文化、改變政治、改變世界。他們稱這為教會的第二使命—文化使命。這個問題我曾在「聖經有教導文化使命嗎?」及「文化使命符合聖經嗎?」兩篇文章中有較詳細的分析,不想在此重複。我只想指出一個事實:聖經從來沒有教導教會要有所謂的「文化使命」。新約教會只有一個使命,就是福音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一件事無論其目的有多高尚,動機有多單純,我們都不能為了支持自己的行動而越過聖經所記去增添一些道理。
教導文化使命的人希望地上的國能成為神的國。這目的固然是非常高尚,但他們卻忽略了聖經中一個很重要的真理:人完全的敗壞。若人可以在今世完全順服神及祂的命令,那麼以色列也不須要亡國了。以色列國就是推行「文化使命」的先導。他們的文化及政治,完全是根據舊約律法的。結果如何?亡國。可能有人反駁說,現在履行文化使命是重生基督徒,他們是願意順服神的。但這種說法仍有很大問題。第一,重生基督徒已完全成聖嗎?重生基督徒不會犯罪的嗎?事實是,重生基督徒有罪性及軟弱,常常犯罪及犯錯,怎能建設公義社會?第二,請問世上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有多少人?基督徒在世上只是少數,怎有能力去改變全世界文化?第三,難道履行文化使命完全不用非信徒參與的嗎?如上一點提到,我們基督徒在世上是少數。就算我們這少數人在社會上每一個領域都身居有權力的位置(我真不知道這如何能達到。主一早已說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路16:8),保羅也說我們蒙召,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林前1:26)。提倡每個基督徒都要追求卓越及爬高位,都是沒有聖經根據的),我們也不能叫沒有神生命的人長期甘心樂意地順服。他們一日沒有重生,一日都會起來反抗。這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人性的問題。
我不知道有這想法的人是否因為看見某些地方的教會很興旺,社區工作也有些果效,所以就認為「文化使命」是可行的。其實若細心分析一下,他們只能做到教會內及教會邊沿的文化改變而已。印尼歸正運動很興旺,傳福音使多人歸主,這是神的賜福。但在教會以外,國家制度依然不變,社會風氣依舊不變,大部分國民仍是敵對基督教的。美國的情況就更加嚴重。美國當初也是以基督教立國,議會裡面大部分都是基督徒。他們也曾推行基督教文化。結果怎樣?現今的美國是道德最敗壞的國家之一。大部分異端邪說都是從美國傳出來。實行基督徒文化多年的歐美國家到頭來落到如此可憐的光景,亞洲的改革宗/歸正派教會還興致勃勃,樂此不疲地說國內教會要有「文化使命」,基督徒要改變世界,這是否有太過天真及不顧事實?
有人以主的登山寶訓「作鹽作光」的教訓視為文化使命的根據。但看上文下理,主只是吩附我們在個人的生命顯出神的見證,並不是推動大規模社會行動的根據。若主的意思是吩咐教會建設公義社會,那麼為何主之後又說:「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太5:38-42)。難道這是公義社會的寫照嗎?難道主的話會自相矛盾嗎?其實「作鹽作光」的吩咐純粹是個人性,並在乎信徒的身分及當時的處境。若你是一間公司的老闆,你當然應該在你的公司推行公平的政策,善待員工。但若你是一個員工,你就不可以因為老闆的不對而聚眾對抗他。這與聖經吩咐僕人要順服主人,連乖僻的也要順服的教導(彼前2:18)相違。你有權表達意見,你有權不同流合污,你有權辭職不幹,但你沒有權以下犯上。這就是主及使徒對當時政權的態度。主從來沒有吩咐門徒集合信徒的力量去改革羅馬制度,更遑論推翻羅馬政權。祂乃是教導門徒要順服在上掌權的(羅13:1;多3:1;彼前2:13),因為信徒在任何環境都可以「作鹽作光」!
其實改變不良文化這個心意是很好,但硬要把它變成教會使命,並主張在任何環境都要履行,則可能會帶來很壞的結果。我聽到國內有教會因為遭受一些不公平的對待,與當局發生衝突。其實那些事嚴格來說並沒有影響教會聚會及運作,但因為他們覺得基督徒應該對抗不義,就試圖透過法律、輿論、聚眾、示威等方法與當局對抗。結果是帶來更大的衝突及限制。那些主張基督徒要為不公平的事站出來,所有權柄都是出於神,我們有責任對抗不義的制度,改變不良的文化等,這些觀念都是出自所謂的「文化使命」。然而,聖經中順服的教導又怎樣?謙卑溫柔的教導又怎樣?為義受逼迫的道理又怎樣?不與惡人作對的道理又怎樣?(有關聖經中順服的教導,請參看「順服的道理」)。更令人氣憤的是,海外不少教會領袖都聲援這些國內的信徒。現在我要對這些人說一些話。你們這些坐在舒適的辦公室裡預備講章及課程的領袖們及學者們,儘管你們說得大義凜然,慷慨就義,但最後受苦的是你們嗎?你們替他們坐牢嗎?若不是,我懇請你們不要再聳動國內肢體去堅持一些聖經沒有吩咐的事,令許多信徒白白受苦。上一代家庭教會受苦的見證歷歷在目。這些人在受苦,受冤屈,受捆鎖,但他們從不為自己爭辯甚麼,為自己爭取甚麼,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中默默的為主站立。他們的受苦見證,使逼迫者啞口及汗顏,使旁觀者敬畏佩服,使無數神的兒女感動流涕,使神的名大得榮耀。他們是為了文化使命嗎?他們是為了公義社會嗎?他們是為了民主自由嗎?不!他們是為了信仰!但現今那些見證去了哪裡?
四,宗派主義的復辟
當基督教在上世紀傳入我國時,教會是分為許多門派及宗派。當然,不同宗派都有其歷史背景及形成原因,我無意一筆抹煞。但太多宗派著實難以顯明教會合一的見證。我們不能改變已成歷史的事,但我們著實不應存著狹隘的宗派主義,彼此分別及排他。此外,屬主的人也不應強調聖品人及平信徒的階級制度。我們承認恩賜是各有不同,職分也有不同,但不是階級的不同。不是只有牧師才能主領聖餐、施洗、及講道,我們從聖經中看不到有這樣的教導。相反,我們認同馬丁路德在改教時期的口號:信徒皆祭司。
幾十年前,有弟兄看見當時的宗派主義非常嚴重,所以就提出脫離宗派的主張。這個盼望神的教會能合一的心意固然是好,但實行出來時卻帶來了許多難處及傷害。因為任何的行動,無論動機如何純正,若沒有神的引領,純粹出於人的熱心,到頭來都會出岔子。不是目的有錯,而是人本性敗壞。最好的教會也難於接受自己堂會的信徒突然大批離開,它做成的傷害實在太深了。更糟糕的是,走出來的人也漸漸自成一黨,形成了一個脫離宗派的宗派。分門別類的思想依然脫離不了,教會合一仍然是遙遙無期。
但人做不到的事,神竟親自去成就。神容讓當時的教會受到極大的火煉。轉眼間,一切有形的教會都消失了,一切的宗派都沒有了。所有在試煉中的聖徒都一同為主受苦,不分彼此。苦難的確帶來許多的破碎及眼淚,但也帶來了神的恩典及神兒女的合一。試煉後的教會沒有宗派名字、沒有牧師制度、沒有總會支持,卻能迅速地增長,有統計說現在國內約有一億信徒,當中大部分在家庭教會聚會。這是不是神奇妙的工作?
令人遺憾的是,當改革宗或歸正派在近年傳入國內時,他們不單把改革宗神學帶來,還把宗派觀念及制度引進教會。幾十年來,大部分家庭教會是沒有宗派名字及宗派制度的。我無意把所有宗派所有的東西都抹煞。在某些地區,這些東西或許仍有存在的意義,但對於家庭教會,實在沒有這個需要!我聽到越來越多國內教會冠以「改革宗」或「歸正」的名稱,甚至效法海外宗派的教會體制(如按立牧師)及教會儀式(如嬰兒受洗),並自願地受他們指派及監督,這豈不是走回頭路嗎?有教會名稱不是大問題,國外大部分教會都有名稱,但家庭教會一向沒有「改革宗」、「歸正」的名稱,為何現在要無中生有加進來?這不是宗派主義復辟是甚麼?教會名稱是小事,宗派主義卻不是小事。我知道有肢體在教會高調推行改革宗/歸正派神學及制度,令教會同工及整個教會面對極大的難處,教會的同心合一出了很大的危機。
最後我想多說幾句勸勉的話。我知道本文可能會得罪不少改革宗的朋友,但我只能按著我的良心行事。弟兄姊妹,我們屬主的人是跟隨基督,不是跟隨某某神學傳統。我們承認沒有一套神學系統及傳統(預定論或時代論)是完美無瑕,毫無錯漏,因為都是經過會犯錯的人分析及歸納產生出來。因這緣故,我們需要慎思明辨,無論是甚麼神學傳統,若有較強的聖經根據,我們就相信接納。若沒有,我們就不應因要維持某套神學的一致性而全盤接受。國內基要派一直持守的一些寶貴信念如主隨時再來、教會被提及簡單的聚會模式,我們不應放棄,因為它們有許多經文的支持。別人不能強逼我們相信我們還未看見的道理;同樣地,我們也不能強逼別人接受他們還未看到的道理。我們始終要順服教會中作帶領的,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神給你甚麼位分,你就按著你的位分去行,不要勉強。你可以堅守你的信念,可以耐性地與人分享的你的觀點,但你絕不能抓住你以為是對的道理肆意批評教中長輩,甚至結黨分爭。這在神眼中是極為可憎的事。要知道,任何驕傲自恃的態度及行為都是與加爾文主義背道而馳,也使其他信徒對你們所傳的產生反感及抗拒。
家庭教會不需要仿傚國外的宗派制度及教會體制。按我所見,國內家庭教會引入這些東西並沒有甚麼明顯的好處,反而帶來極大的限制。幾十年來家庭教會的優點就是組織簡單及運作靈活,人人傳道及彼此牧養。結果就是神的教會得以驚人地增長,這是有目共睹的。但現在有人竟鼓吹教會宗派化及制度化,這豈不是極其愚昧的事?
我盼望神呼召許多有屬靈知識,高舉祂主權的工人,起來為祂爭戰。但我更盼望神興起更多有屬靈生命及智慧,能保守教會合一的謙卑僕人,帶領教會繼續向前走。國內教會實在需要這樣的牧者。神啊,求祢憐憫保守祢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