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我與誰親嘴—華人雅歌靈解研究》一書
近代的基督教發生了一件很可悲的事,就是基督教越來越著重學術追求,輕視屬靈操練。許多神學院的教師都沒有足夠牧會及傳福音經驗、缺乏深刻的屬靈經歷、一味講求學術及客觀的博士。這些人最愛作高談闊論的學術研究。神學院不斷地出版一些叫平信徒難以明白及消化的學術期刊。這些期刊的銷量如何,他們很清楚,但他們仍然樂此不疲地發表他們的所謂神學論文。論文越學術,越深奧,就越有價值,越能提高神學院及個人的名聲。可惜的是,這些論文大都是討論一些在聖經以外、無關痛癢的問題,關於聖經要義、靈命追求、分別異端的題目就寥寥無幾[1]。他們時常標榜客觀研究,然而,他們究竟有沒有研究目前香港教會最缺乏最需要的是甚麼?信徒在屬命及日常生活最需要得著甚麼的供應是甚麼?信徒是否太缺乏這些高深的神學知識,沒有能力與不信者對話,又或者因為缺乏這些知識而走向異端?目前教會及信徒最需要甚麼,神學院竟然不知道,只顧終日閉門造車,發表一些不切實際的神學論文。我從未遇過有人看過這些神學期刊信主及靈性進步[2]。神喜不喜悅他們的工作?看看他們的收支報告便知道了:入不敷出,欠債纍纍。這就是神賜福的明證?再看他們籌募金錢的方法,我們就知道他們是如何倚靠神。又募捐又借貸[3]。最近在香港就有某間大神學院為了籌百多萬修葺院舍而舉辦步行籌款,呼籲外界信徒捐助(創辦這些神學院的前人若知道他們的繼任人用這樣的方式求錢,必大感痛心)。上一個世紀慕勒先生開孤兒院,養活成千上萬孤兒,歷數十年之久,完全倚靠神的供應,不募捐不借貸。戴德生先生創辦內地會,差派不知多少宣教士到中國傳道,完全倚靠神的供應,也是不募捐不借貸。香港靈實醫院的司務道教士也是採取完全倚靠神的態度來事奉神,不會向人借錢。現在的神學院在這個屬靈的操練上完全跟不上,可歎今日教會的牧師及傳道人就是這些神學院出來的。然而,最令人難過的是,他們這些新進的學者們,時常有意無意地批評攻擊我國最敬虔、最愛主、最受人景仰的傳道人。他們批評他們保守、偏激、狹窄、及不懂解經。不久前梁家麟博士(現任建道神學院院長)寫了一本書《我與誰親嘴-華人雅歌靈解研究》,大肆批評我國知名的傳道人,說他們解釋雅歌書時太主觀及解錯經。宋尚節、賈玉銘、陳崇桂、倪柝聲、楊紹唐、丁素心、王國顯等等帶動我國教會復興的神的工人都在他批評之下,無一幸免。最諷刺的是,有神學院教授在那書的序言中竟然說梁博士是「熱愛祖國及教會」。我完全看不出來。我只看到他一直拆毀信徒對神曾在我國大用過的僕人的信心,根本沒有建立過甚麼。
在那書中梁博士不斷地指出他認為是解錯經的地方,但卻沒有說出他認為正確的解釋。他以一個高度學術的態度來批判這些屬靈前輩的作品,根本是不合理的。他們根本不是用學術的角度來寫一些解經書。他們的目的只在分享他們從聖經中所得著的領受,叫信徒得著靈性上的幫助。從學術的角度來看,他們的作品可能真是一錢不值(完全沒有註腳、沒有參考資料,又不引用某某學者某專家之意見,這些著作對那些學術派的人來說根本看不上眼)。但以屬靈操練的角度來看,這書實在對信徒的靈命有很大的幫助。這是駁不到的事實。誰能否定宋尚節、倪柝聲對教會的貢獻及對信徒的幫助?他們所說所寫的內容大部分是他們親身經歷過的,所以我們讀他們的書時特別有共鳴,不像今天的學者們,只懂空中樓閣的發表一些所謂神學理論,大部分都是引述及抄襲別人的意見,根本不是自己的東西(神學教授們大段小段的引用其他著作當成自己的論文出則可以大條道理,那些將其他作者的亮光與自己的 看見融會貫通則說是抄襲! 按這邏輯,有人講原罪,他就是抄襲奧古斯丁;有人講因信稱義,他就是抄襲馬丁路德;有人講神預定人得救,他就是抄襲加爾文;有人講教會被提,他就是抄襲達秘;有人講信心生活,他就是抄襲穆勒;有人講靈魂體,他就是抄襲賓路易師母。若是如此,我真不知道每星期世界各地的教會牧師及傳道人所講的道有多少不是抄襲的!)。不錯這些屬靈前輩的解經有時是太主觀及太靈意,但我認為問題不大,因為從那些經文帶出的屬靈教訓及教義,仍然是 純正及對信徒靈性有幫助,因為他們也是在正統聖經教義的範圍內來解的,而且他們用靈意解經的經文主要是規範在有象徵性及寓意性的經文如雅歌、啟示錄及主耶穌的比喻等。況且他們並沒有任意用這些靈意解釋建立基要的教義。當然他們也可會解錯經,因為 他們畢竟是有限及有罪的人,而這些象徵性的經文神亦沒有給予我們標準答案來對照。若然他們真的解釋到違反了某些真理,太獨特主觀以致缺乏聖經根據,或隨意用靈意解釋任何經文,這樣我們也不會接受(也不應全盤否定合乎聖經原則的那部份)。但他們的著作大 多不是這樣。再者,一般讀者閱讀他們的著作時,根本沒有視它們為學術性的解經書,大部分讀者只看它們為幫助靈性長進的屬靈書。這些書的內容主要是幫助信徒屬靈的操練,如聖潔、順服、奉獻、捨己、背十字架、愛主、高舉主等等。這些題目,在現今的著重學術的神學性書籍中,差不 多隻字不提。再者,雅歌是一本高度寓意性的書。若有人想以純客觀的角度去解雅歌,根本無法帶出任何屬靈教訓 (難道雅歌純粹是所羅門王的個人愛情故事,對我們現今信徒一點啟示都沒有?)。但若以靈意來解經,又難免招人批評為主觀及沒有根據。解雅歌真是吃力不討好。可能因為這個緣故,梁博士除了批評人解錯經之外,一直都沒有說出他個人對那段經文的見解,只不斷地引述其他人的意見,可謂明哲保身。看完梁博士整本作品,不但看不到他所謂最正宗的解釋是甚麼,也不知道我們在神面前的路該如何行,在追求上該如何長進。相反地,他無理的批評很可能令到一些信徒對以前神的僕人留給我們、對我們靈性有極大幫助的寶貴作品有負面的印象,退避三舍。
該書最重嚴重的問題,就是梁博士企圖誤導讀者,叫他們以為靈意解經是華人解經者獨有的。不然為甚麼該書書名叫《華人雅歌靈解研究》,不叫《雅歌靈解研究》?我翻查資料,發覺原來中國以外很多人都是用靈意解雅歌。初期教會的教父大部份用寓意解雅歌,清教徒當中也有用靈意解,司布真、賓路易師母也是用靈意解 雅歌,甚至連統傳猶太人都認為自己的舊約經典—雅歌—提及的各樣事物都是有寓意的!為甚麼梁博士不去批評這些人,卻反而批評華人 ,企圖利用他們解釋的不一致,將妄意解經的名加在他們身上,叫信徒對靈意解經望而生畏,敬而遠之。梁博士不選擇去評論外國解經家的靈意解經(他們的著作比我國的要多幾倍),反而批判自己中國傳道人靈意解經的做法,實 在可悲。究竟梁博士是如何「熱愛祖國及教會」呢?恕我看不出來。
最後我再重申,梁博士用學術的角度來批評那些屬靈前人的作品是絕不合理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是用現今學術的角度去寫的。他們寫作的年代、對象及目的根本就與現今的情況不同。若他堅持定學術的角度來批評他們(我不反對批評,但批評一定要公平及合理),我也要批評梁博士的著作及高舉學術的神學院期刊,以傳福音及信徒屬靈操練的角度來看,它們一點價值都沒有。
[1]有人以為我反對神學,其實我不反對神學,我只反對神學太學術。你們去書室看看那些神學院出版的期刊,你想他們是討論三位一體、因信稱義、預定論、異端研究、解答聖經難題、信徒造就等問題?它們的題目大部分都是圍繞文化、文學、哲學、社會、家庭、倫理、心理等等,根本就不是聖經神學。他們用這些題目大做文章,不斷地引述專家及學者的意見,沒有一定的立場,好像寫大學論文一樣。我是反對這樣地將神學學術化。神學是用來認識神、認識自己、及幫助我們明白在神面前該如何活及事奉祂。神學不是用來討論文化、文學、社會、家庭、倫理、心理等問題。
[2] 事實上,神學院不時刊登不信派學者的神學研究論文,題目當然不是甚麼聖經中的要道,內容全是圍繞文化、歷史、社會、哲學等。有一老傳道人告訴我,當他在加拿大事奉時,遇到一位來自大陸的基督教學者。那傳道人問他是否信主,他答曰:我是基督教的研究者。然而這位「基督教的研究者」的文章卻出現在某大神學院的期刊中。
[3]有人以為貧窮等如入不敷出,欠債纍纍。其實兩者是不同的。現在中國許多的人民都是很貧窮的,特別是山區的居民。他們收入少,但不是入不敷出,欠債纍纍。相反,他們是量入為出。生活是艱難,但也不需欠債。吃少點,穿少點就是了。貧窮當然不是神不喜悅的證明,神可能很喜悅貧窮的信徒呢。但入不敷出,欠債纍纍我認為就絕對是另一回事。有人認為入不敷出,欠債纍纍是也是神作工的方法之一。我請你暫時放下甚麼神學理論,用聖經證明一下你的論點。你敢說入不敷出,欠債纍纍是榮耀神的事?我認為現代的基督徒,只將神學當作一樣知識,根本沒有親身經歷過。甚麼神必預備、神必供應、神是全豐全足的神等等聖經真理,對他們來說只是抽象的事情。實在能找到錢的方法才是最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