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督的身體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4:11-16)

 

以上經文提及神給予教會的恩賜。按次序數應該有五種,但有人認為只有四種,因為第十一節是說「使徒」,「先知」,「傳福音的」及「牧師和教師」(不是牧師和教師),所以有經解家就認為牧師及教師是同一種恩賜或職分。的確,牧師及教師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一般來說,牧師應該是一位聖經教師,主要是用神的話來牧養羊群。同樣地,教師的職責也是用聖經的真理餵養及扶助信徒。然而,我個人還是認為牧養與教導是兩種不同的恩賜。牧養恩賜的著重點是用愛心保護及關顧羊群,而教導的著重點則是傳授及分解聖經的真道。雖然兩種恩賜有所不同,但它們並不是不能同時存有。我認為帶領教會的人就該具備這兩種的恩賜。教會的牧者沒有明顯的牧養及教導恩賜,實在說不過去。

 

恩賜對於建造教會的確非常重要。但我發現現今信仰純正的教會好像越來越少全面地談及恩賜這件事。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可能是因為靈恩派過份高舉那些超自然的恩賜(神醫、方言、預言等),造成很大的混亂,所以有些教會就對恩賜的道理盡量避而不談。第二個原因可能是有人認為靈性比恩賜重要,所以就主張多講前者,少講後者。當教會選擇一些事奉人員時,他們會首選那些靈性及德行好的信徒,而不是那些只有恩賜而靈命不好的人。其實他們的想法都是對的。我們不會接受現今還有使徒時代那些超自然的恩賜。甚至我們可以說「使徒」及「先知」的恩賜都已經過去了,因為教會的根基已建立了,全本聖經也已經寫成了,教會不再需要那些超自然的恩賜。然而,傳福音養及導的恩賜對於建造教會仍是很重要的,不然聖經就不會多次提及恩賜這件事:「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林前14:1);「你們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林前14:12);「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6)。此外,靈性誠然比恩賜重要。保羅稱讚哥林多教會「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林前1:7),但靈性及品行卻一團糟。這是神極不喜悅的事。但靈性及恩賜不是互相衝突,此消彼長的。我們事奉神要有好的靈性及品行,也須要有各樣恩賜來作工,因為恩賜就是神賜我們的才幹及能力。若完全沒有恩賜,我們靠甚麼能力來作工?其實我們強調恩賜的道理,不是要貶低靈性的重要性,是想指出我們不是靠自己天然的能力來事奉神,而是靠神所賜的能力。神隨己意將恩賜分給我們,我們一點也沒有可誇的。

 

另一個對這段經文常見的誤解是:究竟誰要「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相信不少信徒會認為是那些「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但經文並不是這樣說。經文是說:「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So Christ himself gave the apostles, the prophets, the evangelists, the pastors and teachers, to equip his people for works of service, so that the body of Christ may be built. [NIV])。所以,經文正確的解釋是: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的職責是協助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而不是少數有職份的人一手包辦。建造教會是每一位信徒都應該參與的。

 

或問,我們個人追求個人靈性長進不就可以了嗎?為甚麼要我們一同造教會呢?這段經文提出了三個原因。第一,神的心意是我們長進到一個地步,「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請問個別的基督徒怎能「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事實是,神這麼大的榮耀及豐滿,斷不能憑個別信徒(不管他多麼屬靈及多麼有恩賜)就可以完整地彰顯出來,乃是透過團體的教會才能:「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1:23);「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3:10)。當然,教會是由個別信徒組成,個別信徒的靈性不好,教會整體的見證也不會好。所以個人追求的確非常重要。但我們也不應走到一個極端,以為只要個人追求就可以,建造教會不關我的事。不!神是要我們一面追求個人長進,一面建立基督的身體。可以這樣說,追求個人長進的目的,就是要更全面地彰顯基督身體的見證。兩者是沒有矛盾的。有人很害怕所謂的「身體道理」,以為「身體道理」只講建造教會而不注重個人靈性追求。坦白說,只顧建造教會,忽略個人追求,這是本末倒置。但另一方面,只顧個人追求,忽略教會整體的建造,這是個人主義及自我中心。我們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不是各走極端,乃要尋求聖經中的平衡,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第二,神的心意是要我們「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其實,常識告訴我們,人是不可能完全不倚賴人而獨自生活。聖經也說,我們作基督肢體的要互相配搭,彼此相助:「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裡呢﹖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林前12:14-21)。我們都是這個身體的一部分,各個肢體都是互相倚賴,絕不能獨善其身。

 

明顯地,神設立教會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要我們學習彼此配搭及彼此相助的功課。個人追求及事奉是好,但不能以此取代彼此配搭的學習。一個只著重個人追求的信徒,往往不覺得自己的愛心有甚麼問題。但當他在教會中與其他肢體接觸或一同事奉時,就產生許許多多的盾矛、磨擦、衝突,那個隱藏的老我又走出來了,甚麼愛心、包容、忍耐都不見了。有些人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就選擇不在教會中有任何的事奉,甚至不多與肢體接觸。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其實神一早知道我們的己絕不會這麼容易死透,所以這個己要不斷受到對付。而神對付我們的己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透過肢體之間的相處來琢磨我們這個人。有些人因為怕有磨擦或傷害,就不願與弟兄姊妹有深入的相交,也不願共同的事奉,這是很可惜的。許多寶貴的功課,都要在受傷之後才學到的:

 

你若不壓橄欖成渣,它就不能成油;

你若不煉哪撻成膏,它就不流芬芳;

你若不投葡萄入酢,它就不能變成酒;

主,我這人是否也要受你許可的創傷?

每次的打擊,都是真利益;

如果你收去的東西,你以自己來代替。

 

第三,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在愛中建立自己」。這看來像是一個矛盾,因為先前提到,我們追求個人長進,目的是為了建造教會,顯出基督的身量。但這段經文的結尾卻說「在愛中建立自己」。這不是以自己為目的嗎?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矛盾,而是一個循環。當教會漸漸增長的時候,基督的見證就顯出來,同時我們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成熟、更穩固,更多基督的性情顯在我們身上,之後我們就更有能力去建造教會。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然而,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是否在一個愛的環境中彼此建立?我們能否在教會中找到捨己的愛?弟兄姊妹是否切實的執行彼此相愛的命令?教會一方面是真理的柱石,另一方面也是神的家。一個合神心意的教會要高舉真理、持守真道以及為真理爭辯,但在家中弟兄姊妹則要彼此相愛。真理和愛心是缺一不可。只有愛而沒有真理,教會會迷失方向,會「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但只有真理,而沒有愛,肢體之間就會產生許多嫌隙、衝突、不和及傷害,不但不能在愛中建立自己,更會影響基督身體的見證。主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13:34-35)。經文不是說你每日靈修、讀經、禱告,眾人就認出我們是基督徒。這些都是個人的事,別人怎會理會你?但若你和其他信徒能切實的彼此相愛,旁人就會覺得我們與別不同,甚至是羡慕我們了。其實,真理與愛根本沒有衝突,是一個銀幣的兩面。我們越追求真理,就應該越有愛心;我們愛人,也是用真理去愛,或在真理裡去愛:「作長老的寫信給蒙揀選的太太,和他的兒女,就是我誠心所愛(love in truth)的;不但我愛,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愛的。愛你們是為真理的緣故,這真理存在我們裡面,也必永遠與我們同在。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他兒子耶穌基督在真理和愛心上必常與我們同在!」(約二1:2-3);「惟用愛心說誠實話(speaking the truth in love);「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真理與愛是分不開。建造教會必須真理及愛心並重,不然教會的見證也顯不出來的。

 

弟兄姊妹,你們可否知道,主耶穌基督為我們死而復活,不單是要我們僅僅得救,也不是要我們只顧個人追求,而是要我們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當我想到,我們這些敗壞及不配的罪人,竟然有分參與這個世上最偉大最榮耀的工程,我真不知該怎樣感謝讚美我們的神!弟兄姊妹,不要忽略這麼大的使命啊!沒有了這個使命感,我們基督徒在世上只是白活,渾渾噩噩地等日子過,最後兩手空空上天堂,有甚麼意義呢?簡直是虛空。不信主的人一生是虛空,難道基督徒的人生也是虛空?基督徒沒有使命感就是虛空了。

 

那些貪愛世界的基督徒,他們看屬地的事比屬天的事更重要,更實際。這些人或許也會每星期來教會聚會,但他們只是出於習慣或安撫一下自己的良心,並沒有盡心盡力地追求愛主及建造教會。這些人應該知道,他們就是主所說才幹比喻中那領一千銀子的僕人了。他們將會受到主嚴厲的責備。何不趁著主還沒有回來趕快悔改?然而,有些基督徒,他們不是不追求,也不是不想建造教會,只是環境使他們無法與人同心。他們對教會好像灰了心,不願參與任何事奉,只參加基本的聚會,完了就立刻離開。個人認為,若不是教會重要的真理及立場出了問題,若大家的目標及方向還是一致的,我們就應該盡量投入。我們要學習「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4:2-3);「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2:3-5)

 

然而,有些時候我們不能同心,不只是意見不同,而是為了真理的緣故。最近有一位弟兄寄電郵給我,說他聚會的教會信仰立場出現問題(提倡大合一及天主教的靈修神學)。他曾與牧者反映及討論過,但不得要領。他就問我他可不可以只參加主日聚會,敬拜完了就立即離開?還是應該轉到別的教會?我的答覆如下:

 

「一般來說,若情況不見改善,而且越來越差的話,長遠來說,還是離開的好。因為:

 

1.  真理立場不同,很難同心敬拜及事奉。

2.  若表明立場,必會惹起不少衝突。

3.  若不表明立場,則良心對神會有虧欠感,不能安然。

4.  長此下去,必對靈性有影響。

5.  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彼此配搭,建立神的家,單單個人敬拜,神對教會的旨意就不能達成。

 

個人來說,除非你留在那教會有神給你的特別託付,否則可以考慮離開。當然是要經過禱告,求神帶領。」

 

以上的話,只是個人意見,可能有人不同意。有人認為要留守,這也不是錯的。神給各人的帶領不同。我這樣提出來,只是想表達一個重點,就是我們基督徒都有一個非常榮耀的使命,就是要建立基督的身體,若只參與聚會而沒有參與其中,實在是非常可惜的。

 

最後,若有人不能與人同心事奉的原因是覺得自己軟弱不配參與這個榮耀的職事弟兄姊妹啊,請你們不要灰心!神有很鼓舞的話對你說「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12:22-25)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中,大部分公司及機構對員工的態度都是汰弱留強,去蕪存菁。但在神的家卻不然。軟弱的肢體,都有其作用,都是重要,都是不可少的。神的家需要你去建造。我們雖然不好,神對我們仍有這麼大的期望,祂要使用我們每一個屬祂的人。祂是好陶匠,只要我們將自己完全交在祂手中,祂能把我們模造成祂合用的器皿。所以,弟兄姊妹,趕快地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灰了的心也要如火挑旺。不要再給自己任藉口。人怎樣看我們不要緊,自己怎樣看自己也不要緊,最要緊是神怎樣看我們。神說「更不可少的,這句說話已經足夠了。憑著這句話,我們這些軟弱的人可以挺身昂首,重新振作。弟兄姊妹呀,神就是要用軟弱的人來彰顯祂的榮耀,這是神的旨意,你還推辭甚麼呢?

 

願神在這時代興起更加多的教會建造者,大家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使基督的榮耀能透過個我們這些軟弱的器皿彰顯出來。阿們。

 

[回到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