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淚

 

「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耶穌哭了。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11:33-36)

 

從古至今,不少信徒都對主耶穌哭這件事有不同的見解。本來主耶穌哭並不是一件希奇的事。祂作為一個人,人在傷心難過時哭本屬平常。但最大的問題是,主既然將會使拉撒路復活,那麼祂為甚麼要哭呢?所以許多人就認為主耶穌哭,一定有很特別的意思。有人認為,其實主耶穌不是為拉撒路哭,而是為人要經歷死亡這件事而哭。主看見罪為世界帶進了死亡,而死亡又為人類帶來這麼深的折磨、創傷及悲痛,祂就覺得很難過。主耶穌就是為世人要經歷死亡及受其苦害而哭。

 

又有人認為,主耶穌的哭,是因為祂看見那些猶太人,為拉撒路之死而這樣難過,自己也難過起來,與他們同哭。這是同情的眼淚。聖經著實有這樣的道理。保羅教導信徒要「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12:15)。又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林前12:26)。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那麼身體的頭基督也必一同受苦了。當然,這裡所說的一同受苦,不是指所有人都受一樣的苦。這裡所指的,是同情的苦。若有一位肢體受苦,雖然你沒有經歷過同樣的苦,但當你把自己放在他的處境中,感同身受的體會他的痛苦,這就是同情之苦。

 

然而,我認為主耶穌哭最好而又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因為主耶穌愛拉撒路。當祂看見自己所愛的人死了,就自然地為他難過哭泣。聖經記載當主哭的時候,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這個解釋好像沒有處理為何主知拉撒路即將復活,但仍要為他哭的問題。但我認為這事根本不用解釋,因為人哭主要不是理性的問題,也不是有沒有需要的問題,而是情感的問題。當我們信主的親友離開世界時,雖然我們深信他們已經進入天家,但許多人還是會哭的。如何解釋呢?不須解釋,因為這是自然的流露。可以用理智分析的眼淚,就不是真正的眼淚。所以主耶穌哭,就是因為祂愛拉撒路愛得懇切。這是一種真情的表達及流露。

 

除了主耶穌,保羅也是一個會哭的人。他對以弗所長老說:「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20:18-19);「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20:31)。他在對哥林多信徒說:「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多的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的疼愛你們。」(林後2:4);對腓立比信徒說:「因為有許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我屢次告訴你們,現在又流淚的告訴你們。」(3:18)。保羅的書信中,充滿了他的眼淚,因為他是一個感情豐富,而且願意付出真愛的人。

 

我以上的話不是提倡弟兄姊妹要追求多多流淚,因為流淚是自然的流露,不是勉強出來的。其實我是想強調眼淚背後的原因那種懇切真誠的愛。特別對於我們事奉主的人,這種愛是必須有的。

 

許多人對這種懇切愛人的做法有所保留。有些人認為教會作管理及教導的人不應與弟兄姊妹這麼熟絡,因為太熟絡他們就不易受教了。所以,他們很少將他們個人的事與會眾分享,常常與弟兄姊妹保持一段距離。然而這做法與聖經的教導是背道而馳。主耶穌訓練十二門徒時,是與他們同住,關係很密切的:「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3:14)。主知道訓練他們的方法,不單是用口教,更加重要的是用身教,透過日常生活的接觸,以生命影響生命。聖經說那些作牧養的,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5:3)。若沒有密切的接觸,怎能讓弟兄姊妹看見那個榜樣,怎能清楚明白弟兄姊妹的感受及需要,怎能真誠的代禱及有效的幫助他們呢?主耶穌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10:14)。牧人與羊群的關係本應是這樣的。

 

有些人認為愛人不須刻意表達出來,不應注意外表的東西,默默的代禱是更重要。我認為這話也不是錯的。默默代禱固然重要,但真切的愛,縱使沒有刻意表露出來,別人是會感受到的。就算受幫助的人不明白,身邊的人也一定會察覺到。主耶穌愛拉撒路的心,就算拉撒路當時感受不到(他還在墳墓裡),但旁邊的人也是知道的 :「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保羅深愛以弗所教會,為他們多多流淚,他們也深切地感受到保羅的愛。聖經說:「保羅說完了這話,就跪下同眾人禱告。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20:36-38)。何等動人的場面!真誠的愛是隱藏不到的。所以,若只是單方面以為自己懇切愛人,但別人卻感受不到,我們就應該反省一下我們的愛是否真的這樣懇切。

 

有些人只願意接納與自己相同立場的人。不同立場的,少接觸為妙。不錯,聖經的確教導我們要謹慎自守,防備異端。但我們常常遇到的所謂不同立場,根本不是異端性的,可能只是對聖經某些的看法不同,並不影響靈性及道德的。就是你認為別人的立場沒有自己的那麼純正(這一點要非常小心,恐怕落在可怕的驕傲裡),也不可因此有自高及排斥的心態。縱使有錯,也應該用愛心說誠實話,用愛去挽回人,而不是分門別類, 或故意疏遠,拒絕交通,甚至害怕與他們接觸。不錯,我們是要走窄路,但走窄路的人的心必須要寬大及包容。 「路窄,心寬」,這是主耶穌自己的榜樣。我們要接納與我們不同的人,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不要單顧自己圈子裡的事。這一種只接納自己圈子裡的人的做法,並不是真正愛心的表現。

 

有些人只喜歡與靈性好的人相交,靈性軟弱的或有問題的人,就不多接觸,因為覺得他們不屬靈,對自己靈性沒有幫助。坦白說,靈性沒有問題的人,還需你多幫助嗎?但那些軟弱的肢體,卻需要我們更多的愛:「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5:31)。這些信徒軟弱,固然有他們的責任,但聖經明明地教導「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羅15:1)。這是主給我們的命令。我發現不少人都頗忽略弱的肢體。可能有人勸過他們一兩次,不見甚麼改善,就不多再跟進了。當然,我再說,軟弱的肢體有他們的責任,他們的問題也許不易解決,但我們也須反省:究竟我們有沒有付出過懇切的愛去關心他們(表面的關心幫助不大),並且清楚的給他們知道及感受到,在神的家他們是絕不可少的?「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12:22-25)。到底我們有多少人真心地認為軟弱的肢體是不可少的呢?誰會加倍關顧有缺乏的肢體呢?保羅說:「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11:29)。面對軟弱的肢體,保羅不是去嫌棄他們,而是站在他們的地位去體恤扶助他們,這才是真正的牧者的心。我們不要單單學保羅的神學,保羅的道理,我們更加要學習保羅的愛心。

 

有些人認為我們根本沒有這麼多的時間精力去愛所有的人,所以就不積極學習懇切愛人的功課。對,我們沒有這麼多的時間精力去愛所有的人,但我們卻可以盡力去愛身邊的少數人。神往往只安排幾個特別需要你幫助的人在你身邊,讓我們去學習愛心功課。我們要先學習在小事上忠心,或者日後神會呼召你去關心祂更多的群羊。個人認為,真誠地關心一兩位肢體,勝過表面地關心十位肢體。何解?第一,因為只有真誠的愛才能真正幫助人,表面的關心幫助不大。第二,一個真誠愛人的榜樣,能激勵更多肢體一同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弟兄姊妹,要付出你真誠的愛去關心人,因為你的一舉一動,將會成為受你教導的人的榜樣。學生不能大過先生。你盡力去關心他們,他們也會受激勵去關心身邊的人。你若在愛人的事上不盡力,他們就會以為你所行的就是一般基督徒的標準,他們有樣學樣,愛心的操練不會有進步的。單單用口教導彼此相愛的道理有甚麼用呢?最有效的方法還是以身作則,用生命影響生命。

 

最後,有些人盡量避免去學習懇切愛人的功課,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太「埋身」,太容易惹動情感,太容易受傷害,所以還是保持一點距離好。我相信這是我們不肯懇切愛人的最大原因。但弟兄姊妹啊,耶穌哭了,保羅哭了,為甚麼我們可以 獨善其身呢?為甚麼我們會有一個觀念,事奉神的人不應動真情,不能受傷害,不會哭的呢?若給我選擇,我情願作一個被人辜負傷害,能傷心流淚的人,總好過作一個冷漠抽離,不知弟兄姊妹疾苦,從來沒有傷痕的人。然而聖經應許我們,為弟兄姊妹所受的苦不會白受的,所流的淚也不是白流的,神都會記念:「我幾次流離,你都記數;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裡。這不都記在你冊子上嗎﹖」(56:8)。有些基督徒,一生很少甚至沒有 屬靈知交,因為他們很少向人付出真誠懇切的愛。他們不願將自己的難處及心事向人傾吐,同樣別人也不願向他們傾吐。他們只向人作外表的問候,別人也只向他們作外表的問候。他們不輕易觸犯別人,別人也沒有觸犯他們,大家小心 翼翼的。但大家都滿意維持這樣的關係--那種表面及膚淺的關係。沒有屬靈摰友,沒有坦誠的傾訴,也沒有真情的流露,主裡的友誼是如此,實在非常可惜。

 

弟兄姊妹,當我再一次想起保羅與以弗所長老分手時,眾人跪下抱頭痛哭情境,他們彼此之間真切的愛,實在大大感動及激勵我的心。保羅懇切的愛眾人,眾人也真切的愛保羅,大家是難捨難離的。真正的彼此相愛,本應是如此。但願教會中不只是有真理,也是有愛的地方。在這個家裡,弟兄姊妹能學習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縱使有眼淚,也是值得的。最後,願主的話再一次激勵那些願意付出真愛的人: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

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126:5-6)

[回到目錄]